怎样防止个人信息泄露?(三)

发布者:路旭发布时间:2019-03-20浏览次数:37

银行的I类账户,也就是俗称的借记卡在大家眼里是颇为安全的金融工具。但是,最近却不断有市民向我们反映,自己被他人冒用身份在银行办理了借记卡,甚至还用这张卡去做了小额贷款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?一旦发生了,银行能够保护好正常金融消费者的权益吗?

李先生向看看新闻Knews记者出示的这封催收函,由捷信公司今年4月发出,上面写明2月11日,他有一笔5188元的分期贷款逾期未还。起初,李先生以为是诈骗,直到上个月申请房贷时,因个人征信存在问题遭拒,他才发现事情有点不对劲。

捷信公司告诉李先生,这笔贷款发生于光新路一家大卖场里的网点,买的是台苹果7手机,此前已经还了2000元,余下的5188分为12期还款。现在当前总欠款是6184.08元 ,由于一个月都没有还过,逾期未还款于是还产生了一部分违约金。

捷信是经银监会批准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,具备发放消费贷款的资格。其官网上写着,申请人只需要有身份证、银行借记卡,就可办理小额贷款。

李先生回忆,2014年,他曾遗失过身份证,会不会是被人捡到后冒用开了银行卡借的钱呢?查询后,李先生发现,去年11月,的确有人在工行以他的名义办过一张借记卡,而且这张卡发生跨行转账的日期,与捷信消费贷款的日期不谋而合。

捷信提供的信息也显示,申请人的确是用这张借记卡办了消费贷。但申请人留下的照片与李先生及其身份证照片并不符合,那么,到底是谁去银行开户办卡的呢?查询后,工作人员表示,这张卡是在安亭支行的自助终端机具上开的户。

不过银行强调,客户在自助终端机上刷好身份证填写相关信息后,柜面还是会对客户本人进行信息比对和身份核查的。在调取当天办理者照片比对后,银行承认,开户者的确不是李先生。李先生随即向公安部门报了案。事实上,像这样被冒用身份信息开设账户的情况并不少见。

前不久,我们刚报道过市民毛小姐的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,拿去批量办了工资卡,当时,银行也是没进行过身份核对就开了卡。对此,遇到这些问题的市民觉得是银行的监管出了问题。

如今,在一些金融消费公司和电商平台,只要提供借记卡和身份证,就能轻松在在线贷款或办出透支服务,然而,一旦相应的信息核实和风险防控工作做得不到位,最终倒霉的还是被冒用者。专家建议,除了银行要把好严审开户关外,征信系统能不能定期对消费者的失信行为予以告知呢?